题解:鲁嘻公驯服淮夷,受俘泮宫并宴庆,颂扬其有文德。
【原文】
思乐泮水1,薄采其芹2。鲁侯戾止3,言不雅其旂4。其旂茷茷5,鸾声哕哕6。无小无年夜,从公于迈7。
思乐泮水,薄采其藻8。鲁侯戾止,其马蹻蹻9。其马蹻蹻,其音昭昭10。载色载笑11,匪怒伊教12。
思乐泮水,薄采其茆13。鲁侯戾止,在泮喝酒。既饮旨酒14,永锡难老15。顺彼长道16,屈此群丑17。
穆穆鲁侯18,敬明其德19。恪慎威仪,维平易近之则。允文允武,昭假烈祖20。靡有不孝21,自求伊祜22。
明明鲁侯23,克明其德。既作泮宫,淮夷攸服24。矫矫虎臣25,在泮献馘26。淑问如皋陶27,在泮献囚。
济济多士,克广德心。桓桓于征28,狄彼东南29。烝烝皇皇30,不吴不扬31。不告于讻32,在泮献功。
角弓其觩33。束矢其搜34。戎车孔博35。徒御无斁36。既克淮夷,孔淑不逆37。式固尔犹38,淮夷卒获39。
翩彼飞鸮40,集于泮林。食我桑葚,怀我好音41。憬彼淮夷42,来献其琛43。元龟象齿44,年夜赂南金45。
【译文】
泮水令人真高兴。来此采摘水芹菜。鲁侯莅临有威仪,看那龙旗多气派。旗号飘荡猎猎舞,鸾铃和鸣声声在。侍从不分官年夜小,跟着鲁公真光荣。
令人愉快泮水好,来此采摘水中藻。鲁侯莅临有威仪,他的马儿真健矫。他的马儿真健矫,他的声音亮又高。面庞和气又带笑,并非朝气是宣教。
泮水令人乐无忧。采摘莼菜轻伸手。鲁侯莅临有威仪,泮水边上饮琼浆。饮完喷鼻甜的琼浆。让人永远不老拙。代代相传遵正道,驯服敌寇那群丑。
举止肃穆的鲁侯,当心修德真仁厚。留意威仪要谨严,为平易近作则是元首。文治武功两完好,在天先祖模范有。师法他们事事顺,求得上天长庇佑。
鲁侯治国真勤恳,擅长教养好事圆。已将泮宫兴建成,驯服淮夷也如愿。勇壮如猛将帅臣,斩获敌耳泮宫献。擅长询问如皋陶,擒送敌囚泮宫前。
齐心合力众兵将,鲁侯仁德能发扬。年夜军出征气昂昂,东南仇敌要扫荡。气概雄浑真浩荡,不嘈杂也不喧嚷。不为邀功相争吵,泮宫中把功绩上。
兽角镶嵌饰弓梢,束束利箭捆扎牢。作战兵车很广大,徒步驾车不疲惫。已经克服那淮夷,情愿服从不敢闹。因为保持好盘算,淮夷终于被击倒。
翩翩而飞猫头鹰,泮水边上栖树林。吃了我们的桑椹,回报我们好声音。觉醒过来那淮夷,前来进献多珍品。内有巨龟和象牙,内有美玉和黄金。
【注释】
1.泮水:水名。戴震《毛郑诗考据》:"泮水出曲阜县治,西流至兖州府城,东入泗。《通典》云:‘兖州泗水县有泮水。’是也。"
2.薄:语助词,无义。芹:水中的一栽种物,即水芹菜。
3.戾:临。止:语尾助词。
4.言:语助词,无义。旂(qí):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号。
5.茷(pèi)茷:飘荡貌。
6.鸾:通"銮",古代的车铃。哕(huì)哕:铃和鸣声。
7.公:鲁公,亦指诗中的鲁侯。迈:行走。
8.藻:水中植物名。
9.蹻(jué)蹻:马强健貌。
10.昭昭:指声音宏亮。
11.色:指容颜和气。
12.伊:语助词,无义。
13.茆(mǎo):即今言莼菜。
14.旨酒:琼浆。
15.锡:同"赐",此句相当于"万寿无疆"意。
16.道:指礼节轨制等。
17.丑:恶,指淮夷。
18.穆穆:举止稳重貌。
19.敬:尽力。
20.昭假:犹"登遐",升天。烈:同"列",列祖,指周公旦、鲁公伯禽。
21.孝:同"效"。
22.祜(hù):福。
23.明明:同"勉勉"。
24.淮夷: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掌握的平易近族。攸:乃。
25.矫矫:勇武貌。
26.馘(ɡuó):古代为盘算杀仇敌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。
27.淑:善。皋陶(yáo):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。
28.桓桓:威武貌。
29.狄:同"剔",除。
30.烝烝皇皇:浩瀚隆重貌。
31.吴:鼓噪。扬:大声。
32.讻:讼,指因争功而发生的互诉。
33.角弓:两头镶有兽角的弓。觩(qíu):曲折貌。
34.束矢:五十支一捆的箭。搜:多。
35.孔:很。博:广大。
36.徒:徒步行走,指步卒。御:驾驭马车,指战车上的军人。斁(yì):厌倦。
37.淑:顺。逆:违。此句指鲁国部队。
38.式:语助词。无义。固:果断。犹:借为"猷",谋。
39.获:克。
40.鸮(xiāo):鸟名,即猫头鹰,前人以为是恶鸟。
41.怀:归,此处为答复意。
42.憬(jǐnɡ):觉醒。
43.琛(chēn):至宝。
44.元龟:年夜龟。象齿:象牙。
45.赂:通"璐",美玉,说见俞樾《群经评断》。
【赏析】
此诗的主题,《毛诗序》曰:“颂僖公能修泮宫也。”朱熹《诗集传》曰:“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。”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曰:“受俘泮宫也。”笔者认为此诗写受俘泮宫,颂美僖公能修文德。
古代治兵,有受俘之礼,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三年而治兵,入而振旅,归而饮至,以数军实。”又《春秋·襄公十三年》:“公至自伐郑。”《左传》:“以饮至之礼,伐还告庙也。”此诗恰是环绕饮至,歌唱鲁侯的。诗中泮宫,历来说者纷歧,清人戴震《毛郑诗考据》所说近是:
鲁有泮水,作宫其上,故它国毫不闻有泮宫,独鲁有之。泮宫也者,其鲁人于此祀后稷乎?鲁有文王庙,称周庙,而郊祀后稷,因作宫于都南泮水上,尤非诸侯庙制所及。宫即水为名,称泮宫。《采蘩》篇传云:“宫,庙也。”是宫与庙异名同实。《礼器》曰:“鲁人将有事于天主,必先有事于頖宫。”郑注云:“告后稷也。告之者,将以配天。”然则诗曰:“从公于迈”,曰:“昭假烈祖,靡不有孝”,明在都城之外,祀后稷地,曰“献馘”、“献囚”、“献功”,盖鲁于祀后稷之时,亦就之赏有功也。不外,笔者以为不是“于祀后稷之时,亦就之赏有功”,而是在泮宫行受俘之礼,兼有祀祖之事。再者,泮宫等于《閟宫》中的閟宫和新庙,此不具论。
诗前三章论述鲁侯前去泮水的情形,每章以“思乐泮水”起句,作者强调因为鲁侯惠临而发生的快活心境。“采芹”、“采藻”、“采茆”是为祭奠作预备,芹、藻、茆皆用于祭奠,《周礼·天官·醢人》:“朝事之豆,其实……茆菹麇臡……加豆之实,芹菹兔醢……”《诗·采蘋》也有采藻用于“宗室牖下”,皆为明证。第一章没有正面写鲁侯,写的是旗号飘荡,銮声升沉,侍从者浩瀚,为衬托鲁侯涌现而制作的一种热烈的氛围和庄严的声势。第二章直接写鲁侯光降的情形,他的乘马异常硬朗,他的声音异常响亮,他的面庞和气而带微笑,他不是朝气而是在教诲本身的臣平易近,从服乘、立场表现出君主的特殊身份。第三章凸起“在泮喝酒”,并以歌唱鲁侯的好事,一方面祝福他“永锡难老”,万寿无疆;另一方面则解释这是凯旋饮至,注解鲁侯驯服淮夷的功劳。
第四、五两章颂美鲁侯的德性。前一章重要写文治。鲁侯举止稳重,神色肃穆,是以成为臣平易近瞻仰的准则。因为是“告庙”,诗人对庙貌而想祖先,鲁国的先祖周公旦、鲁公伯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,僖公凯旋饮至,恰是对先祖的继续,是师法前人的成果。后一章重要写武功。作泮宫本属文治,倒是造诣武功的包管,鲁侯虽不必亲上疆场,因为修明德性,恢复旧制,所以使将士们在战斗中博得了成功。他们在泮水献上斩获的仇敌左耳,并能精致详明地审判仇敌,献上生擒的俘虏。
第六、七两章写挞伐淮夷的鲁国部队。前一章是写出征获胜,军人能发扬推广鲁侯的仁德之心,尽管战斗是残暴的,但在鲁人看来,这是对仇敌的驯化,是相符仁德的。回到泮水,将士献功,没有工资争功而冲突,写的是武功,但文治安闲个中。后一章写部队获胜后情形,兵器极精,师徒甚众,虽克敌有功,但士无骄悍,又规律严正,不为凶横,“孔淑不逆”,所以败者怀德,淮夷卒获。
最后一章写淮夷——被驯服者,以鸮为兴,引出下文。鸮,即猫头鹰,为恶鸟,比方恶人,但它飞落泮林,食我桑椹,怀我好音。所以淮夷感悟,前来归顺,进献至宝。
淮夷生涯在其时的淮水一带,不受周王朝所封,对周王朝诸侯造成威逼,所以,各诸侯国曾多次挞伐,《左传·僖公十三年》载僖公与齐、宋、陈、卫、郑、许、曹“会于咸,淮夷病杞故。”又十六年与齐、宋、陈、卫、郑、许、邢、曹“会于淮,谋鄫,且东略也”。这几回战斗,固然军功不年夜,但鲁是个积弱之国,能累次出师,争伯华夏,所以鲁人寄望僖公,肆情歌唱。
孙鑛评此诗云:“年夜体宏赡,然造语却入细,叙事甚精核有致。前三章近《风》,后五章近《雅》。”(陈子展《诗经直解》引)就艺术上说确乎如斯;但刘瑾谓此诗“言不无过实,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”(吴闿生《诗义会通》引),刘勰《文心雕龙》中的《夸饰》篇特将末章首四句“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;食我桑椹,怀我好音”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,解释本篇的炫耀很有些过当,读者当不以文害辞、不以辞害意。